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《王小波传》 出版方供图
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 (记者 高凯)王小波是如何“炼”成的?——《王小波传》读者见面会日前举行。
本次活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、单向空间、钱报读书会联合主办,作家酒徒、作家萧耳和《王小波传》作者房伟于当日会上讨论了王小波其人其文,以及王小波对中国文学的影响。
房伟认为,王小波的文字给予他向上的精神力量,让他在困境中学会幽默和自嘲,并勇敢地追寻诗意的世界。“写书时和编辑老师去了佛山陵园,‘王小波之墓’墓碑后满是鲜花和一代代读者的留言,当时就特别坚定地要把传记写好。一个作家的经典化离不开传记的经典化,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王小波的史料建设中。”
萧耳指出,王小波笔下一系列的革命时期的爱情,都是将个体的欲望放到阳光灿烂的地方来表达;也有同时期同龄作家采用了这种两性表达方式。房伟认为,赴美求学的几年影响了王小波对于爱情的态度,使得他真正建立起自由宽容的想法,“他塑造的都是光彩流溢的、具有英雄气质与巨人气质的女性形象,例如《红拂夜奔》的红拂爱上李靖体现了她的叛逆精神。从教育的角度来讲,王小波的作品鼓励我们培养自己的独立性、创新性。人总要不计利害地去追寻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,这可能才是人真正幸福的地方”。
房伟认为,“王小波出现在多元化的、公众媒体发育的九十年代,他的作品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表述,很难被划入当时流行的‘新写实小说’‘新体验小说’等标签中;同时,从《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》等文章可见他与文坛保持着相当的距离。”在房伟看来,王小波并非文人型作家,而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作家,其作品的特殊性就在于能改变人的思想、为人们提供方法论和精神力量。
萧耳感慨1997年到2007年差不多十年间是王小波最火的十年,也是他从一个文化偶像被提高到文化英雄的过程,对70后、80后两代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
“当下,王小波过时了吗?他跟当下的年轻人是否有对上的‘通道’呢?”房伟认为,“人的困境总是有相通之处的。‘Z世代’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如何重建共识、对不同的观点持有更宽容的态度,这是创造的本源,也是幸福的本源。”(完)